核心亮点

智能手机普及率超70%,超半数AI用户愿付费

截至2025年,东南亚拥有7亿人口,35岁以下群体占比高达60%,中位年龄仅30.9岁,人口结构年轻化。智能手机普及率超过70%,社交媒体覆盖率达61.5%,使用户高度依赖数字化生活。与此同时,电子钱包与移动支付快速普及,越南已有55%的AI用户愿为优质服务付费。人口红利、数字化基础与商业化环境叠加,共同催生了东南亚市场对生成式AI的强劲需求。

主要社媒平台内容创作者年均增长率超50%,加深对AI工具的依赖

东南亚创作者经济快速增长,区域内已有超2,000万内容创作者,YouTube与TikTok创作者年均增长率超过50%。庞大的创作者群体在多语种内容生产、本地化短视频脚本、虚拟偶像和个性化数字人等方向,对生成式AI工具的需求持续上升,成为驱动该市场发展的关键动力。

支付体系碎片化,人均GDP差距可达30倍,AI工具定价需适配本地支付环境

东南亚各国有各自主导的本地支付方式,如印尼GoPay、马来西亚Touch’n Go、越南Momo、泰国TrueMoney等,国际信用卡和PayPal渗透率有限。与此同时,区域内人均GDP差距巨大,新加坡与老挝相差逾30倍。这要求生成式AI工具在出海过程中既要整合多样化的本地支付方式,又需灵活采用分层定价与增值模式,以在不同消费力市场实现规模化增长。

1200种地方语言,AI工具应提升多语种覆盖与本地化理解能力

作为语言极度多样化的区域,东南亚涵盖四大语系、超1200种语言,仅印尼就有700多种地方语言。当地用户还常混用多种语言,对AI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提出更高要求。生成式AI工具需精准适配本地语境以建立用户粘性,多语种支持与文化语境理解已成为AI工具在东南亚落地的核心门槛。

 

快速增长的东南亚人工智能市场

伴随全球生成式AI浪潮兴起,各国生成式AI工具企业纷纷探索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空间。东南亚地区拥有约7亿人口,年轻群体占比约60%,中位年龄仅30岁出头,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数字化消费群体之一。该地区智能手机普及率超过70%,社交媒体覆盖率超过六成,电子钱包和移动支付渗透率不断提升,构建了移动优先且逐渐成熟的数字生态。同时,东南亚各国政府积极推动“智慧国家”、“数字经济蓝图”等战略,为AI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人口红利、基础设施完善与用户需求与意愿的共同作用下,东南亚正成为生成式AI工具企业出海的前沿阵地与应用孵化场。东南亚市场有哪些核心优势?出海生成式AI厂商应该如何切入?他们或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

 

年轻化数字人口催生蓝海市场

年轻人口占比高达约60%,是推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东南亚地区正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其独特的人口结构、飞速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和高度开放的文化环境,为生成式AI工具的普及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截止2025年9月初,该地区拥有约7.0亿人口,年龄中位数仅30.9岁,35岁及以下年龄段的用户(即年轻用户)由于对新技术接受度高,数字消费意愿强烈,作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人口占比高达约60%。这种人口结构优势直接转化为对数字技术和AI工具的自然接受度和使用热情。

互联网及智能手机普及率高,社交媒体渗透广

数字原生代崛起是东南亚市场的显著特征。该地区智能手机普及率超过70%,且早在2020年,印尼、越南及菲律宾16-64岁互联网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时均达到5小时左右,位居全球前五。此外,根据Meltwater和We Are Social《Digital 2025》报告数据显示,东南亚区域社交媒体普及率达到61.5%,占比全球社交媒体身份份额的10.2%。这种高度数字化的生活环境使东南亚用户对新技术保持高度好奇和接受度,他们习惯移动优先的数字体验,乐于尝试新应用和服务,为生成式AI工具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沃土。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用户跨越了PC互联网时代,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跳跃式发展使他们更易于接受基于移动设备的AI创新应用。


东南亚四国16-64岁互联网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每日平均使用时间与全球对比,2020年

来源:Global Web Index

电子钱包普及率持续攀升,用户愿为优质AI付费

电子钱包和移动支付在东南亚地区的普及率持续攀升,特别是在印尼的GoPay、新加坡的GrabPay、马来西亚的Touch’n Go等本地支付方案的推动下,数字支付已成为年轻用户的首选,且用户在支付习惯上呈现碎片化、小额化特征,非常适合生成式AI内容的微支付需求。根据TN Global的调查显示,越南有超过55%的AI用户愿意为优质服务付费,这种付费意愿在18-24岁群体中尤为突出。相对成熟的支付环境大大降低了AI工具商业化的门槛,为创新企业提供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此外,东南亚各国政府也纷纷推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如泰国的”泰国4.0″战略、新加坡的”智慧国家2025″计划、马来西亚的”国家数字政策”等,这些政策为AI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AI应用创造良好氛围。

 

解码东南亚AI消费者行为

节省时间、学习辅助、创意生成为三大核心需求

使用动机明确是东南亚用户的显著特点。越南用户调查显示,使用AI的首要目的是节省时间(67%),其次是简化学习(60%)、提升创造力(51%)和提高准确性(48%)。这种务实导向直接影响着他们对AI功能的选择和付费决策。与欧美用户更注重娱乐性和探索性不同,东南亚用户期望AI工具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效率问题,因此要求AI工具提供商更加注重实用功能和即时价值呈现。

在东南亚,年轻高知群体是AI工具的消费主力。以越南用户为例,其中18-24岁的AI用户使用率高达86%,其中40%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AI。学生群体中92%已经接触并在学习中使用AI,其次是办公室职员和企业主。教育水平同样在使用差异中有所体现,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的人更倾向于采纳AI,本科生的采纳率为78%,更高学历人群则达到84%,日常使用率也处在最高水平。这种用户结构为市场进入策略提供了明确指引——以学生和年轻白领为突破口,通过教育场景实现早期渗透。

用户对平台偏好较为多元,ChatGPT领先但本土产品崭露头角

东南亚用户尚未形成对单一AI平台的固定依赖,使用习惯呈现多元化特征,这为各类新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窗口,用户对新兴解决方案的接受度也相对较高。

对于出海产品,ChatGPT展现出显著的领先优势,不仅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用户满意度亦稳居榜首,成为用户在翻译、学术研究及专业工作场景下的首选工具。其他主流AI平台则呈现出鲜明的场景分化特征:Gemini与DeepSeek更受学习群体青睐,多被用于辅助知识学习;Copilot的核心功能聚焦于信息检索;Meta AI则主打日常闲聊与轻量化问答需求。此外本土AI平台中,AI Hay由于在教育与娱乐领域精准切入用户需求,其满意度仅次于ChatGPT,显示出本地化产品的竞争潜力。

场景深入娱乐创作及生活助手,AI正融入日常生活各方面

东南亚用户对于AI的主要应用分布于五大主要场景之中:工作与教育位居首位,其次是娱乐、日常事务、创意表达和健康管理。以越南用户为例,在学习与工作中,AI常被用于学习新技能、翻译内容和研究专业话题;在娱乐方面,聊天和互动交流练习最为常见;创作领域则包括图片与视频编辑、文字内容创作和创意可视化;健康方面,用户越来越依赖AI获取健康信息和产品参考。这种多场景渗透表明,AI工具正在从新奇技术向日常工具转变,成为用户数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南用户对于AI三大主要场景使用情况分布

来源:TNGlobal

用户更期待综合可用性、可及性与文化相关性的AI工具

东南亚用户对AI的期待不仅停留在功能层面,更关注价格是否可负担、操作是否简便、以及信息是否准确。与此同时,文化相关性也在不断成为关键一环——能否准确理解和生成当地语言、贴合本地语境,也将是影响用户AI粘性的重要因素。这些未满足的需求包括:更精准的本地语言理解和支持、更符合文化语境的内容生成、更简单直观的操作界面、更灵活的付费方式以及更可靠的隐私保护。针对这些需求进行产品优化,将成为AI厂商差异化竞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