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东西方交汇之处,中国香港——作为通往中国大陆的重要门户,稳居全球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之列,紧随伦敦、纽约和新加坡之后。这座人口稠密、容纳逾730万人的繁华都市,跻身为除硅谷外的全球十大科技与创新中心之一

香港民众对数字化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截至2021年11月,香港移动电话普及率高达320%,截至2023年2月,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3.1%。

据《资产》杂志报道,香港在数字经济建设方面成就斐然,其数字经济规模在亚太地区的排名仅次于新加坡,位列全球第三。尽管如此,香港民众对数字支付解决方案保持着审慎态度。

Unicard HK透露,香港消费者对数据隐私和支付安全议题非常敏感。在2019年,高达88%的香港消费者在线下购物时仍偏好现金支付方式

然而,新冠疫情和严格的封控政策极大地改变了香港的支付格局,消费者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保持竞争优势,金融机构必须迅速适应本地民众日新月异的支付需求。

本文将详尽探讨香港最受欢迎的主流支付方式,主要包括:

银行卡

八达通卡

现金

数字钱包

3.jpeg

银行卡

根据Visa消费者支付态度报告4.0,香港民众选择使用银行卡支付的比例高达91%,已超过现金支付的82%。

这一趋势的形成得益于消费者对无现金支付方式的日渐偏好。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的信用卡交易总数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6.7%。

香港的支付卡市场成熟,银行卡普及率高,平均每名居民持有3.4张银行卡。

香港稳健可靠的支付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这一增长趋势,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信用卡作为首选支付工具,而非其他在线支付方式。2022年,信用卡和签账卡成为了最受市场欢迎的支付卡类型,两者共占据卡支付总额的71.7%。

Visa的研究表明,相比于借记卡,信用卡之所以更受青睐,关键在于信用卡的配套奖励计划往往更具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6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主动追踪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用卡的忠诚度奖励机制。GlobalData的前瞻性预测指出,2023年香港地区的信用卡与签账卡支付额将进一步增长4.6%,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067亿美元。2022年,借记卡在卡支付市场中占据了28.3%的市场份额,其较低的使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源自本地EPS借记卡的普及程度不高。

八达通卡

八达通卡是香港地区特有的储值卡产品,

与新加坡的EZ-Link类似,最初为一款用于公共交通的快捷支付工具。

如今,八达通卡已拓展为集小额零售购物、身份识别于一体的多功能支付工具,覆盖至少25000家零售店、18000家服务提供商

八达通卡始终是深受香港民众喜爱的支付方式之一,即使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仍然占据了支付行业16%的市场份额。

官方数据显示,15岁至64岁的香港民众中,高达98%的人群持有八达通卡,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八达通卡及相关产品数量已超过3300万张。

这款支付卡在超过14万个受理点均可使用,成为了香港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近年来,八达通卡的产品范围不断拓展,包括:

租用版八达通

销售版八达通

银行联营八达通

跨境八达通

具有八达通功能的移动SIM卡

iPhone或Apple Watch上的八达通应用

Huawei Pay八达通

Samsung Pay中的智能八达通

八达通卡还配备了一个非接触式移动应用,用户可通过手机设备完成卡片充值和支付服务。

此外,八达通卡还推出了专属数字钱包——八达通钱包,可与万事达卡搭配使用。

鉴于八达通卡具有多重便利性,香港民众自然将其广泛融入日常生活中。

现金

2021年,Chartered Banker宣布现金仍是香港的主流支付方式

这一现象反映出商户与消费者对智能支付的信任尚未全面建立。

香港银行学会总经理Philip Kam对此表示:

“香港民众之所以偏好现金,是因为实物货币能给人带来直观的感受。”

尤其是在农历新年等传统佳节之际,香港人仍坚持收送红包的习俗,在红包内装入崭新的纸币以示祝福。

然而,随着无现金支付的快速普及,现金支付在香港的主导地位逐渐动摇。现金在月度消费支出中的占比已从原来的31%下降至25%,预计一年内将会降至20%Visa相关数据表明,在面临多种支付选择时,越来越多的香港消费者倾向于采用无现金支付方式。


推动数字支付的地方政府举措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在推动无现金支付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自2015年至2019年大规模部署POS终端,POS终端总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1%

2018年,HKMA推出了快速支付系统(FPS

该系统支持全天候跨所有支付渠道(包括银行卡和数字支付)的即时支付。在此之前,跨行转账耗时且收费高。

2021年,香港政府推出了总额高达360亿港元的电子代金券计划,以刺激疫情期间的消费支出。

首批5000港元的电子代金券通过四大数字支付运营商—— 八达通、Alipay HK、微信支付香港版和Tap&Go进行发放。

为进一步推动数字支付的应用,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实施零售支付通用二维码标准,同时推出了一款免费的移动应用程序——香港通用二维码(HKQR

这一举措使得商家、中小企业以及广大公众只需通过一个二维码即可实现多种首付款方式。

各大平台均推出了各自的优惠政策,有效引导香港民众使用数字支付。

仅在电子代金券计划实施的第一阶段,上述四大平台的新增账户总量已突破220万个,极大推动了香港数字支付的流行趋势。

2022年,电子代金券计划进入第二阶段,政府分两批向约660万名符合资格的香港民众发放了共计1万港元的电子代金券

随着香港政府多措并举推广数字支付,无现金支付已然成为香港地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跨境交易加速数字化变革

与内地紧密的经贸往来或将加快香港数字支付的发展进程。

近期,中国民营银行中关村银行和新网银行相继暂停现金服务,助推中国全面实现无现金社会

此外,中国政府还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数字货币e-CNY的倡议,并考虑在香港地区开展试点项目

2023年,香港金融管理局携手与泰国中央银行展开合作,构建双边体系,实现香港FPS与泰国PromptPay之间的互操作性,以支持跨境电子支付

数字钱包

根据GlobalData的预测,移动钱包或将超越传统支付工具,成为香港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预计到2027年其交易金额将达到300亿美元。

香港民众对数字钱包的青睐源自其操作的便捷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激励措施。鉴于香港的手机普及率较高,通过手机进行支付对香港民众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

香港政府通过香港消费券计划(CVS)进一步鼓励使用数字钱包,以刺激消费支出。

香港四大数字支付平台——八达通、AlipayHK、微信支付香港版和Tap&Go的用户新增总数已达增220万。

截至2020年5月,香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五大数字钱包分别为

支付宝:67%

PayMe: 64%微信支付:43%

OlePay: 32%

Apple Pay: 29%

2023年,数字钱包有望取代银行卡和现金支付,成为香港消费者首选的支付方式


香港数字支付正在快速发展

随着金融与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香港的数字支付实力必将日益壮大,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政府正在积极部署一系列举措,以期推进数字支付的普及程度,并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鉴于香港本土的文化习俗,现金支付仍将持续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香港消费者对无现金支付的偏好正日益增强

关于2C2P

Antom子公司2C2P是一家提供全方位支付解决方案的平台,协助各类企业的在线、移动及线下渠道的安全支付事务处理,并提供发卡、批量付款、汇款及数字商品服务。

凭借从信用卡到移动钱包等超过400种支付选项以及逾60万个实体网点构成的庞大替代支付网络,2C2P已成为科技巨头、航空公司、在线市场、零售商及其他全球企业的首选支付服务平台。

希望进一步拓展企业在中国香港的商业版图?

我们热忱的团队时刻准备为您提供帮助。

即刻联系我们的团队,开启安全支付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