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拥有592万人口,是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3960亿美元。

2022年全球数字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稳居第四,这得益于新加坡民众热衷于拥抱高科技发展,因此快速接纳了数字支付等创新技术手段。

同时,新加坡政府积极引导新加坡向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国家转型,数字支付在此环境下蓬勃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Statista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新加坡数字支付的交易总额将达到208.2亿美元,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8.23%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新加坡最受欢迎的几种支付方式,主要包括:

银行卡

银行转账

二维码支付

数字钱包

现金

先买后付(BNPL)

1.png

银行卡

在新加坡,银行卡支付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其成熟经济体的鲜明特征体现。

Visa消费者支付态度报告揭示,超过95%的新加坡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进行支付,这一支付偏好影响着从婴儿潮一代至Z世代的各年龄段人群。

新加坡银行卡持有率位居东南亚地区榜首,人均借记卡持有量1.73张,信用卡1.61张。

新加坡高度普及的银行服务体系,使银行卡支付成为了当地出主流支付方式。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估计,新加坡国内超过98%的成年居民都拥有银行账户

FIS全球支付报告显示,2022年,在电商及POS交易场景中,信用卡和借记卡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其中,在2022年的电商交易总额中,信用卡支付占42%,而借记卡支付占比11%

信用卡因其使用便捷、可积累信用积分、能兑换奖励积分、获取现金回馈和折扣优惠等特点在新加坡广受欢迎。

据统计,73%的新加坡人至少持有一张信用卡,其中10%的人持有六张及以上信用卡。

尽管信用卡相对于借记卡有诸多优势,但由于担心产生信贷债务或额外费用,部分新加坡民众目前仍偏好使用借记卡作为日常支付工具。

非接触式支付功能推动银行卡支付的普及

新加坡近场通信(NFC)技术,如Visa payWave和万事达卡非接触式支付技术,增强了信用卡和借记卡的功能,使其具备非接触式支付能力。

随着新加坡数千家商户启用支持NFC技术的非接触式卡支付服务,新加坡民众对于银行卡支付的热情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Apple PayGoogle Pay等移动钱包的兴起,也推动了非接触式支付的发展。

用户只需将银行卡添加至移动钱包,即可通过智能手机实现非接触式支付。

非接触式支付功能对银行卡支付的影响极为显著。

2021年,Visa消费者支付态度报告发现,非接触式卡支付已经成为新加坡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占比31%)。

新冠疫情在推动这一支付偏好的形成上发挥了巨大作用,Visa新加坡与文莱地区经理Kunal Chatterjee指出:”疫情期间催生的新型数字支付习惯的持久性不容小觑”。

根据2020年进行的一项非接触式支付调查,九成新加坡人认为”非接触式支付更干净卫生”,出于安全考虑,许多人纷纷转向非接触式支付方式。

即便在疫情过后,新加坡人仍然倾向于非接触式支付方式。

Visa 2022年消费者支付态度报告示,超过九成的Visa交易是通过非接触式支付完成的,这一比例位居世界前列。

选择非接触式支付的原因包括更快速、更高效、更便捷,以及便于追踪财务记录。

新加坡民众通常青睐在公共交通出行中使用非接触式支付,因为其支付速度快且无需充值交通储值卡,方便又快捷。

银行转账

2014年,新加坡推出了名为”快速和安全转账(FAST)”的银行间服务系统,该系统整了24家主要银行,让这些银行的账户持有人能近乎实时地进行新加坡元转账交易。

20212月,共有六家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FAST接入权限, 包括GrabPayLiquidPayMatchMoveRazerSingtel DashWise。

PayNow平台

在新加坡,消费者和企业进行银行转账主要依赖于基于FAST系统。通过PayNow,用户仅需输入收款方的手机号码即可轻松完成转账,目前这项服务已经涵盖了新加坡21家合作银行以及5家非银行金融机构(NFI),其中包括:

银行

星熠数字银行

澳新银行(新加坡)

法国巴黎银行

中国银行

联昌国际银行

新加坡花旗银行

星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德意志银行

绿联国际银行(GLDB)

GXS银行

汇丰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摩根大通

马来亚银行

华侨银行

兴业银行

三井住友银行(SMBC)

渣打银行

优信银行

大华银行(UOB)

非银行金融机构

GrabPay

LiquidPay

Singtel Dash

Xfers

Nium

免费PayNow服务在新加坡深受欢迎。

2020年,PayNow个人用户注册量增长160万,而企业用户注册量翻了一倍,达到约24万,这意味着至少80%的新加坡居民和企业都接入了PayNow。

PayNow的广泛应用也有力地带动了新加坡实时支付市场的迅猛增长。

2020年实时交易总量达到1.3838亿笔,较2019年的9324万笔增长了48%。

同期的实时交易额飙升40%,达到1540亿美元。

二维码支付

2018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推出全球首个统一支付二维码——新加坡快速响应码(SGQR,将多个支付二维码整合至一个SGQR标签中。

Visa的相关数据显示,二维码支付方式在新加坡大受欢迎,至少36%的受访者表示曾使用过该支付方式。

202311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针对互操作性的新加坡快速响应码计划(SGQR+)启动了概念验证(POC)项目, 该项目共纳入23个支付方案,涵盖了新加坡金融科技节(SFF)现场及樟宜区的1000多家商户受理点。

通过SGQR+,商户无需单独与各个支付服务提供商建立商业合作关系,便可轻松支持多种支付方式。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指定NETSLiquidPay作为支付计划的主要收单行。 这意味着商户只需通过SGQR+单点接入,就能立即接触到多样化的现有及未来本地和跨境支付方案,从而为消费者打造更为便捷的支付体验。

与此同时,消费者可在更多商户受理点使用自己偏好的支付应用,外来游客也能更加便捷地利用本土支付应用完成交易。 此举进一步巩固了新加坡在全球二维码支付领域的重要地位。

数字钱包

在新加坡,数字钱包的使用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预计从2020年的30.4%增长至2025年的94.7%。

Antom子公司2C2P委托IDC发布的报告2022年移动钱包用户规模已达180万人。预计未来几年内,这一数字还将进一步增长,到2025年或将突破320万人。

以下为新加坡市场上最常用的数字钱包

GrabPay: 35.3%

FavePay: 23.5%

DBS PayLah!: 18.8%

Singtel Dash: 11.8%

EZ-Link: 4.7%

其他:5.9%

值得一提的是,EZ-Link最初是一款用于公共交通的非接触式储值卡,类似于香港的八达通卡。

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可通过专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访问的数字钱包。

跨境支付联动

2023年,2C2P和蚂蚁国际共同委托IDC发布的信息简报强调,各方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以加强亚洲各地区专属支付系统间的互操作性。

此举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统一的支付环境,刺激线上线下商业活动的繁荣,颠覆旅游业消费模式。 消费者将拥有前所未有的便捷支付体验,享受到全区域覆盖的无界支付服务。 由于小企业正在积极采用可以兼容各类消费者首选支付方式的技术手段,因此在与小企业的交易中,这一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2024年,新加坡已将其实时支付系统与其他四个国家的实时支付(RTP)轨道对接,包括: 马来西亚的DuitNow、印度的UPI、印尼的二维码支付和泰国的PromptPay

在多边层面上,国际清算银行(BIS)新加坡创新中心推出了Project Nexus倡议,积极探索东南亚地区乃至欧洲等其他区域的广泛联通。

在区域层面,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各国央行正致力于通过Nexus联通各国的入侵防御系统(IPS)。

私营部门在跨境支付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例如,Alipay+亚洲地区率先整合了一众主流移动钱包,包括:印尼的DANA、马来西亚的Touch ‘n Go、菲律宾的GCash、新加坡的EZ-Link、泰国的TrueMoney和韩国的KakaoPay等。

允许用户在海外旅游时可以继续使用自己的移动钱包进行支付,大大简化了休闲和商务交易的流程。

现金

新加坡的现金使用率整体呈现出稳定的下降趋势,但现金支付并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2020年,新加坡人在实体店购买小额日常生活用品时,有37%的交易使用现金支付

举例来说,新加坡约有18000名摊贩(包括流动摊贩和半永久性食品商户),其中近半数摊贩现已支持无现金支付方式,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摊贩只接受现金支付

现金支付在新加坡的支付格局中仍将占据一席之地, 尽管不再是主流支付手段,但在小额交易中,现金支付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先买后付(BNPL)

风靡全球的BNPL模式也加入了新加坡支付市场。

如同这个精通数字技术的岛屿国家对数字支付的快速采纳,新加坡民众同样欣然接受了先买后付(BNPL)。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新加坡BNPL交易总额约为4.4亿美元。

虽然仅占美元信用卡和借记卡支付总额(1030亿美元)的不到0.5%,但BNPL的使用率预计将继续增长。据2023年IDC信息简报预测,BNPL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从2022年至2027年,BNPL的市场份额预计将增长3%,而其他支付方式则预计保持不变。

BNPL无息、无附加条件的特点深受新加坡千禧一代的欢迎,这一代消费者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多次市场波动,因此在消费上较为谨慎,倾向于规避有风险的支出

相较于基于信用的分期付款计划(IPP),BNPL被视为一种”更安全”的替代方案,因而广受新加坡消费者的喜爱。 KR-Asia报道,约48%BNPL交易发生于金额在100新元及以下的小额消费场景。

为防止消费者陷入过度负债的风险,新加坡于2022年颁布了BNPL准则》

其中涵盖了针对消费者信用评估的保障措施以及道德营销实践的操作指南。

目前在新加坡运营的主要BNPL平台包括Atome、Grab PayLater、LatitudePay、ShopBack Pay Later(原hoolah)和SeaMoney。.

然而,随着BNPL平台的迅速扩张,平台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BNPL市场日趋饱和的态势下,诸如Pace和Zip等服务提供商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要么退出市场,要么结束相关业务运营。


数字支付引领新加坡支付潮流

新加坡全力推进数字化战略,深刻变革了本土的支付格局。 新加坡民众大多也乐于接受丰富多样的数字支付方式,尤其是那些可以实现无接触支付的方式。

展望未来,数字支付将在新加坡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随着支付生态系统的加速演进,新加坡消费者有望全面拥抱并广泛应用各类新兴支付手段。


关于2C2P

Antom子公司2C2P是一家提供全方位支付解决方案的平台,协助各类企业的在线、移动及线下渠道的安全支付事务处理,并提供发卡、批量付款、汇款及数字商品服务。

凭借从信用卡到移动钱包等超过400种支付选项以及逾60万个实体网点构成的庞大替代支付网络,2C2P已成为科技巨头、航空公司、在线市场、零售商及其他全球企业的首选支付服务平台。

希望进一步拓展企业在新加坡的商业版图?我们热忱的团队时刻准备为您提供帮助。

即刻联系我们的团队,开启安全支付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