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多数在线支付都拥有相对顺畅的验证流程,但作为商家,了解背后的机制将有助于您进一步优化体验。本文将深入解析各类身份验证流程,帮助您摸清底牌,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支付体验。
现在就来一探究竟。
概览:支付方式如何分类
当前电商领域的主流支付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借记支付:以客户的银行借记账户为支付来源的所有支付方式。
• 信用支付:基于信用体系的支付方式,常见品牌包括 Visa、American Express 和 Mastercard。
• 数字钱包:相对新兴的支付方式,可安全存储并调用其他各类支付工具。
• 先买后付:本质上为消费者提供免息小额贷款的支付方式。客户可先收货,然后在约定期限内完成付款。
各支付方式的身份验证流程
要全面了解不同支付方式及其优化空间,掌握其运作机制是关键。以下为您详细解析:
借记支付
大多数银行转账需要通过安全登录的渠道发起,因此用户登录专门的 APP 或网站。此外,各国本地支付方式也会引导用户顺利完成支付流程。
借记支付流程示例:
1. 发起支付:客户结账时选择银行卡转账的支付方式(如 iDEAL、Bancontact、Giropay 和 MyBank)。
2. 身份验证:根据所选支付方式的不同,客户将跳转至相应银行的网银平台或 APP,通过密码或生物识别方式验证身份。
3. 交易授权:验证通过后,客户在银行系统内按提示输入 PIN 码或短信验证码,或者通过生物识别最终完成支付。
4. 完成支付:银行随后将资金划转至商家账户,完成支付流程。
信用支付
信用卡交易通过 3DS 协议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这是当前线上信用卡支付的标准流程。3DS 协议通过引入第二道验证流程来提升支付安全性。部分交易可通过无感验证流程或”强客户认证”豁免机制跳过验证。
信用支付流程如下:
1. 发起支付:客户选择信用卡支付。
2. 身份验证:如果是由客户发起的标准交易,系统将引导客户进入以下两种验证流程之一:
- 强客户认证:客户需完成 3DS 验证。MultiSafepay 将优先尝试采用无感 3DS 验证(可以显著提升转化率),但最终由发卡行决定是否批准。若获批准,客户可直接完成交易;若未获批准,则需通过生物识别完成验证。
- 非强客户认证:某些交易可豁免强客户认证,例如境外消费者发起的交易、金额低于 30 欧元的交易,或经 MultiSafepay 风控判断为低风险的交易。此类交易无需 3DS 验证。
- 交易授权:发卡行确认交易资格(如可用余额是否充足),并将结果返回支付服务商。
- 完成支付:验证通过后,信用卡交易即获授权,资金将转入商家账户。
数字钱包
数字钱包通过令牌安全调用银行卡信息。一些钱包服务商或支付服务提供商采用自有令牌化技术存储银行卡,一些则使用银行卡组织提供的令牌。令牌机制将银行卡敏感信息加密存储于独立系统,仅能通过对应令牌访问。在首次交易或通过”零认证”机制时,数字钱包会获取或生成与该银行卡关联的令牌。此后,钱包可通过该令牌发起交易,为消费者提供无感验证的支付体验。
1. 发起支付:客户结账时选择数字钱包支付。
2. 身份验证:客户选择钱包后,根据系统提示通过生物识别完成身份验证,进入数字钱包支付界面,在其中选择具体的支付方式。
若交易被判定为高风险(例如使用信用卡),可能会要求客户在银行 APP 中再次验证。
3. 交易授权:验证通过后,钱包服务商确认用户身份及资金状况,随后转出支付款项。
4. 完成支付:商户接收数字钱包服务商发送的认证令牌,最终完成支付。
先买后付
先买后付采用双因素身份验证,一般通过服务提供商的 APP 完成。
1. 发起支付:客户结账时选择先买后付。
2. 身份验证:客户选择支付方式后,跳转至服务商 APP,通过生物识别或密码登录即完成身份验证。
3. 交易授权:验证通过后,服务提供商会快速审核,决定批准或拒绝这笔交易。
4. 完成支付:商家收到确认通知,订单支付完成。
支付服务提供商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拥有合规的资质认证与专业的技术能力对于优化身份验证流程至关重要。虽然部分支付方式本身提升空间有限,但在信用卡交易中,引导用户进入无感验证流程,往往能带来明显的提升。
以我们的一位客户为例,我们成功将其信用卡交易成功率提升了近 10%——对于交易量大的商家而言,这个数字相当可观。